手握重权的李斯文,看到陶阳没了靠山的支持,便不择手段的开始对他的报复。
毕竟胳膊扭不过大腿。
饱受心理折磨的陶阳,曾想调离凤阳县,去一个新的地方,重新开始。
可是,他的调任申请,一直被李斯文牢牢卡住,留中不发,坚决不予批复。
李斯文对陶阳的所作所为,再一次刺激了年少轻狂的陶阳。
既然在官场上,受奸人所迫,不能如意。
陶阳便把自己的目光,放到了银子上面。
他并没有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,来收受贿赂。
也没有封金挂印,一怒之下,辞官而去。
而是把大量的精力,扑在了从商上。
他通过自己在衙门里的地位,从外夷那里,引进了玉米、地瓜和烟草等一些紧俏的东西。
然后,通过自己人际关系,问票号借了一大笔银子,包下了凤阳县郊外的百亩良田。
通过种植玉米地瓜。连同在凤阳县里贩卖烟草。
陶阳一时间,赚的盆满钵满。
一两年的时间内,他不仅还清了债务,还赚了很多银子。
陶阳的口袋充盈了之后,利用银子,结识了更多的人脉。
然后,他用自己这些人脉,和李斯文继续内斗起来。
陶阳和李斯文的内斗,恰恰犯了名利场上的另一个大忌。
在一个封建统治王朝里,士农工商的思想,已经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。
学而优则仕,这句话,已经被街头巷尾的老弱妇孺皆知。
再富有的商人,其地位,远不如一个一贫如洗的穷酸秀才。
在大明王朝里,有钱并不能使鬼推磨,有权才可以。
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,李斯文在知县衙门里和陶阳的内斗,一直占着上风。
李斯文之所以,一直不让陶阳调离凤阳县。
是因为,只要陶阳在凤阳县县衙里,为官一日。
李斯文就可以很轻易的压制陶阳一日。
若是陶阳一旦调离凤阳县,天高海阔,任他高飞。
到时候若想再整治他,可就没那么容易了。
所以陶阳的位子,一直被李斯文,牢牢的按在风阳县的县衙里。
李斯文的目的,就是想让陶阳郁郁寡欢,一怒之下,辞官离去,从此做一介布衣。
此时的陶阳,并不在意这一官办职。
他也不想着去调任到,其他的县里做事了。
他反倒感觉和李斯文的内斗,成为他每日的必做之事。
即便如此,陶阳也仅仅只能做一些,干扰李斯文的事情而已。
对于李斯文在凤阳县的地位。他也无法撼动。
当时青楼刚刚在凤阳县兴起。
整个凤阳县里,那种不成规模,由地主和商人经营的青楼不在少数。
可是,真正有排面的青楼,只有一家。
是一个京城里的富商创办的。
有一日,陶阳听闻李斯文邀请,凤阳府巡抚衙门里过来视察的几位大人,去那里饮酒作乐。
他便暗地里派心腹之人,把整个青楼全部包场。
李斯文兴高采烈的带着凤阳府来的上差们走了进去,连大门都没迈进去,便又败兴而归,狼狈不堪。
第二日,李斯文又请上差们,去凤阳县的一家酒楼,喝酒用膳。
陶阳再次派人提前赶往那家酒楼,将他们家里所有的招牌菜,全部打包。
他让酒楼里的大厨连轴转,只要是他们在今天做出来的招牌菜,陶阳尽数打包,并且加双倍的价钱。
酒楼当然不肯失去,这位财神爷提供的大买卖。
李斯文虽然派人提前订好包厢,但却没有提前准备席面。
当他又带着凤阳府几位上差,过来用餐的时候,被小二告知,店里的招牌菜已经没了。
剩下的,只是一些小菜、凉菜。
厨房里,所有的伙夫都在为陶阳,忙的热火朝天。
他们哪里还有时间,去做其他桌子上的菜。
李斯文这顿饭吃的十分憋屈,酒楼里的菜,隔很长时间,才会上来一盘子。
……
所有这些,能够用银子为李斯文造成困扰的事情。
陶阳都会出手十分大方。
但是陶阳那些,所有需要动用权利解决的事情,李斯文也会对他造成羁绊。
很快。李斯文从凤阳县的知县一职,升任至凤阳府的巡抚衙门里正六品通判,去凤阳府巡抚衙门里做事。
而陶阳,还停留在自己原来的位子上。
此时,陶阳也意识到一件事情。
这些年来,他和李斯文的内斗。其实是对自己的一种内耗。
真正吃亏了。还是他自己。
李斯文的官位。始终在他的上面。
纵使陶阳的生意越来越好,陶府的银子越来越多。
但是陶阳意识到,在这个世界上,只有一个东西。比银子更重要,也更令人神往,那就是权利。
他悟到此事之后,便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。
他开始借助银子,打开自己在名利场上升迁之路的局面。
在很多情况下,银子和官位,是可以相互置换的。
陶阳涉足官场,官至凤阳县正九品的主薄。
但他同时是一个,有钱的主薄。
权利和金钱一旦结合起来,威力无穷。
所以,陶阳在凤阳府的名利场上的人脉,根深蒂固。
等他发现权利,比银子更重要的时候,便开始动用自己在名利场上的这些人脉。
将李斯文死死的钳制在,凤阳府巡抚衙门的正六品通判一职上。
很多年过去了,李斯文好像被遗忘了一般,从未升迁。
与此同时,陶阳从商场中抽离出来。
他把自己独自绘制的商业版图,一分为二,一半儿交给了自己的夫人,一半儿交给了自己的弟弟陶鹏。
陶阳则利用自己在名利场上的优势,开拓人脉。
同时,他寻求各方势力,和李斯文处处作对。
陶阳曾和身边的人说过,他要把李斯文牢牢的摁在现在的位置上,玩儿死他,让他永世不得翻身。
可是,世事无常。
这世上的事情,总是那么不尽如人意。
就在李斯文和陶阳明争暗斗中,陶阳逐渐占据优势之时。
方文远被袁震调入凤阳府巡抚衙门,同样出任正六品通判一职。
袁振的本意,是想让方文元以后,升任巡抚衙门的同知。
方文远刚来巡抚衙门,本应该立刻结识陶阳。
并立刻和陶阳同一条阵线上,压制李斯文。
如此一来,李斯文定会受到压制,再无翻身之日。
可是,不知因为什么原因,方文远并没有联合陶阳。
他不仅不喜欢陶阳,而且到了十分憎恨他的地步。